什麼是渦振現象?塔科馬海峽吊橋崩塌事件!

Golden Gate Bridge,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

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海峽吊橋於1940年通車,但通車不到5個月便崩壞[1],而這座橋竟然是被風吹垮的!從底下影片可以看到這座橋不停上下交錯搖擺,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

 

原因其實是卡門渦街(Karman vortex street)與吊橋共振所致,也就是所謂的渦振現象。那什麼是共振?卡門渦街又是什麼呢?今天主廚帶你一起來看看!

渦振導致的悲劇,塔科瑪海峽吊橋崩塌

什麼是共振?

在聊聊吊橋崩壞事件前,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共振。共振在日常生活相當常見,舉凡喇叭發出的聲響、醫療用的核磁共振等等都是共振引起的現象。為了更容易理解共振,這邊用一個盪鞦韆的例子來解釋。

相信各位都有看過盪鞦韆,一個玩家坐在鞦韆上擺盪的遊戲。小時候玩盪鞦韆如果盪不高,還會有個小幫手在後面幫忙推,再仔細回想一下的話,那位小幫手通常會趁著鞦韆正要往前擺盪的時候施力,按照鞦韆擺盪的頻率施力,才能盪的愈來愈高。

woman riding swing near trees
圖1 盪鞦韆示意圖

在這個盪鞦韆的過程中,鞦韆來回擺盪的頻率是固定的,我們稱為固有頻率或是自然頻率。而自然頻率為物體本身的特性,即物體能以最低能量產生振動的頻率。當外部施力頻率與自然頻率一致時,便能以最少的外部施力使物體產生最大振動幅度,此為共振

以盪鞦韆這個例子來看,趁著鞦韆正要往前擺盪的時候施力,代表小幫手的施力頻率與鞦韆自然頻率相同,便能輕鬆盪高鞦韆。回到塔科馬吊橋事件來看,由於該起事件也同樣是共振所致,代表外部施力頻率與吊橋本身共振頻率一致才會使吊橋崩壞,那外部施力是哪裡來的呢?

答案就是下個段落介紹的卡門渦街。

什麼是卡門渦街?

卡門渦街是一種流體現象,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,當流體流經障礙物,會在障礙物後方形成兩道不對稱的漩渦,如圖2所示。當流體流經障礙物表面時,由於流動上的慣性所致,流體會與障礙物表面分離,導致障礙物後方形成空乏區。為了補足空乏區,離開表面的流體會繞回空乏區,進而形成漩渦。

空乏區的形成可參考延伸閱讀:為什麼高爾夫球表面凹凸不平?淺談高爾夫球原理!

卡門渦街
圖2 卡門渦街[2]
那究竟在怎樣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卡門渦街呢?為了說明這個條件,必須先跟各位介紹雷諾數(Reynolds number),而雷諾數可用下列式子表示,其中ρ為密度,v為速度,L為特徵長度,μ為流體動力黏度。

Re = \frac{\rho vL}{\mu } 

雷諾數為一種無因次量,可以用來呈現流體運動特性,雷諾數愈大代表慣性力影響大於黏滯力,反之則是黏滯力影響大於慣性力。因此,當雷諾數較小的時候,流體會沿著物體表面運動,不會產生空乏區,而當雷諾數大於47的時候,會在障礙物後方形成卡門渦街[2]。

主廚結語

了解卡門渦街與共振現象後,我們來聊聊塔科馬海峽吊橋崩塌事件。

當強風經過吊橋的時候,強風會在吊橋單側形成卡門渦流,並對吊橋施加外力,由於卡門渦街的擺盪頻率與吊橋本身的自然頻率接近,才會導致吊橋不斷搖擺,進而斷裂崩塌,也就是所謂的渦振現象。

在塔科馬海峽吊橋崩塌事件發生之後,全世界的吊橋設計也都會特別預防渦振現象的發生,避免下一個悲慘事件發生。

參考資料

  1. wiki,塔科馬海峽吊橋,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acoma_Narrows_Bridge
  2. wiki,卡門渦街,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%C3%A1rm%C3%A1n_vortex_street

 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